防火限流式保护器HXF-DD
产品概述
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可有效克服传统断路器、空气开关和监控设备存在的短路电流大、 切断短路电流时间长、短路时产生的电弧火花大,以及使用寿命短等弊端,发生短路故障时, 能以微秒级速度快速限制短路电流以实现灭弧保护,从而能显著减少电气火灾事故,保障使用 场所人员和财产的安全。
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是单相限流式保护器,最大保护电流为 63A。可广泛应用于学校、 医院、商场、宾馆、娱乐场所、寺庙、文物建筑、会展、住宅、仓库、幼儿园、老年人建筑、 集体宿舍、电动车充电站及租赁式商场商铺、批发市场、集贸市场、甲乙丙类危险品库房等各 种用电场所末端干、支路的线路保护。
产品参数

安装方式

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采用导轨式安装,可按如下步骤进行:
步骤 A.放置DIN35MM导轨上。
步骤 B.用手用力下压,限流式保护器上的紧固塑料会自动松开,卡进去后,紧固塑料会自动紧固。
接线说明

示意图中下排端子为单相交流 220V 强电接线端子。其中 :
火线(L 线)进线端子;火线(L 线)出线端子;
零线(N 线);
漏电流互感器端子(不分正负极);
外接温度传感头端子,(不分正负极);
1 485 通信A,485 通信B连接至上位机
注意事项

安装在配电箱内,配电箱子门板或两侧应设置大风量的风扇,达到散热排风效果。
操作与说明
指示灯定义
工作指示灯:仪表正常运行时,该指示灯闪烁,闪烁频率约为每秒一次
通讯指示灯:无数据通讯时,指示灯为熄灭状态,有数据通讯时,该指示灯闪烁
过载指示灯:仪表监测到被保护线路过载时,该指示灯常亮
短路指示灯:仪表监测到被保护线路短路时,该指示灯常亮
报警指示灯:仪表短路、过载、过欠压、内部超温、线缆超温,该指示灯常亮
故障指示灯:仪表MOS管故障常亮
按键操作说明
“上”“下”按键:在运行模式用于进入设置模式,设置模式下用于切换页面显示内容。
“确定”按键:在运行模式按下用于报警状态下消音。在设置模式下用于保存菜单内容的修改。
“复位”按键:在运行模式或报警状态下用于产品的复位。
“分闸”“合闸”按键:在运行模式下用于关断或开启限流器的电流输出。
“菜单”按键:用于切换进去菜单设置界面。
“移位”按键:菜单界面下,用于移动光标所在位置。
进入运行模式
开机后,软件初始化完成后,默认进入的模式就是运行模式。主界面显示电流,电压漏电的实 时值、设备的运行及故障状态等信息。
1)报警状态复位
当设备发生报警时,会自动跳转至主界面,并且相应的报警信息会出现提示。此时如果设备状 态恢复了正常,但是设备还是会锁定在报警状态。并且回路不输出,此时如果报警或故障已经 排除,可以按“复位”按键,可复位设备,需要按住“复位”3秒以上,进入正常工作状态。
2)消除报警声
在保护器检测到报警或故障时,蜂鸣器发出报警声,按“确定”按键,可消除报警声音。
进入设置模式
在正常运行情况下,按下“菜单”键,进入设置模式的密码输入页面。按“移位”可切换输 入位,按“上键”或“下键”可调整位的数值,输入正确密码后,按下“确定”键,即可进入菜 单界面(设置模式)。设备默认的初始密码是 (0001)。
强制开启关闭模式
在正常运行情况下,按下“合闸”键,开启通电。按“分闸”关闭防火限流器。
退出设置模式
在菜单模式下,再按菜单键会退出至运行界面。
附相关参数设置详见下图所示

配接传感器
漏电流互感器(选配)
漏电流互感器默认配置为一次电流 1A,二次电流 0.5mA;孔径可根据实际现场项目配置。
注:如果在实际使用中对外接传感器外形和量程有特殊需求可来电咨询
典型应用图

注意事项
在选用限流式保护器时,限流式保护器设定的额定电流应该与其前一级断路器的额定电 流保持一 致。例如,当限流式保护器输入端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为 32A 时,应将限流式保护器 的额定电流设置为 32A。为保障限流式保护器的正常使用,严禁将其使用于与其前端断路器的 额定电流不匹配的配电线路中。
限流式保护器采用壁挂式安装,可以裸机挂墙安装,也可以安装在散热良好的箱体内, 应确保安装场所无滴水、腐蚀性化学气体和沉淀物质,并注意环境温度和通风散热。
接线时应按接线图操作,同时为了防止接头处接触电阻过大而导致局部过热,也避免因 接触不良而导致保护器工作不正常,应确保保护器相应端子接线拧紧压实。
严禁非专业人士擅自打开产品外壳。保护器投入使用之后,即使被保护线路发生短路或 过载故障而被限流保护时,保护器仍处于带电状态,不允许随意碰触用电线路的金属部分,应 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检查线路,排除故障,故障排除后,长按保护器的复位按键约 2 秒钟,使保 护器恢复正常运行。
当保护器因超温而发生限流保护时,通常是因为环境温度过高或通风散热不良等原因导 致,可通过加强通风等措施改善工况,等保护器温度降下来后,再长按复位键,使保护器复位 。
未排除故障前严禁操作“复位”